2025年 12期
替雷利珠联合安罗替尼治疗Ⅲ~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欢欢;张晓航;王西勇;目的 观察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Ⅲ~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血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影响。方法 Ⅲ~Ⅳ期肺腺癌患者根据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口服给药,每次12 mg,qd,连续用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静脉输注给药,每次200 mg,每3周给药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给药方式同试验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CYFRA21-1]、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并发症与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试验组入组56例,脱落2例,最终有54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入组55例,脱落3例,最终有52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8.52%(37例/54例)和44.23%(23例/5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129.70±27.18)和(171.37±28.54)U·mL-1,CA199水平分别为(33.67±5.23)和(39.18±6.17)U·mL-1,CEA水平分别为(23.93±3.63)和(27.98±3.30)ng·mL-1,CYFRA21-1水平分别为(324.87±51.67)和(398.63±64.60)ng·mL-1,外周血ERCC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35±0.74和3.87±0.55,T淋巴细胞CD3+平分别为(45.23±4.04)%和(39.18±5.52)%,CD4+平分别为(31.09±3.57)%和(27.42±3.56)%,CD4+CD8+平分别为1.12±0.17和0.98±0.16,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症、蛋白尿、高血压、肝功能异常和感染。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8.52%(37例/54例)和67.31%(35例/5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7.5和15.0个月,中位PFS分别为11.0和9.5个月,OS生存率分别为31.48%(17例/54例)和25.00%(13例/52例),PFS生存率分别为16.67%(9例/54例)和9.62%(5例/52例),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可以有效抑制Ⅲ~Ⅳ期肺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和耐药基因ERCC1的表达,促进患者免疫重建,提高临床疗效。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中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叶穗雯;毕晓莹;吕晓枝;李建军;姚和瑞;陈娜;覃涛;梁杰鹏;麦清秀;陈珺仪;伍俊妍;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策略,探索真实世界中乳腺癌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患者的中药应用规律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CIPN治疗的216例次(9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数据挖掘识别核心组方,用TCMSP、STRING及Cytoscape3.9.1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识别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用Autodock及PyMOL完成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取核心组方为党参、茯苓、白花蛇舌草、鳖甲、天麻、川芎;获得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棕榈酸、7,22E-二烯-3倍他醇、豆甾醇;核心靶点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AA1);KEGG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发生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产生主要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数据发现槲皮素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结合状态最为稳固。结论 由党参、茯苓、白花蛇舌草、鳖甲、天麻以及川芎配伍的核心组方,在针对乳腺癌CIPN的治疗策略中,展现出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及潜在治疗效果。
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马唑仑对股骨上段骨折老年患者麻醉的影响
郭益群;苏长生;林慧梅;庄渊钊;谢文钦;许志阳;目的 观察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马唑仑麻醉诱导结合维持对股骨上段骨折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0.4%罗哌卡因25~30 mL腰丛及0.4%罗哌卡因15~20 mL骶旁坐骨神经阻滞+0.4~0.6μg·kg-1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0.2~0.4 mg·kg-1瑞马唑仑麻醉诱导+0.15~0.35 mg·kg-1·h-1瑞马唑仑维持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情况、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质量(苏醒时间、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情况)、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49例和53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9.59%和94.35%,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2、L3L4L5经阻滞完善率分别为79.25%、100.00%、100.00%和98.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5%、91.84%、89.80%和79.59%,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37±1.22)和(6.18±1.28)min,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分别为(201.37±33.97)和(241.36±42.47)min,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后2 h(T3的HR分别为(71.64±3.13)、(74.14±3.27)和(77.86±3.54)beat·min-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8±3.24)、(67.68±3.21)和(71.25±3.54)beat·min-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T1T2T3MAP分别为(86.54±3.24)、(89.24±3.54)和(92.35±4.21)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6±3.47)、(83.22±3.51)和(86.22±4.22)mmHg,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为12.24%,试验组未发生谵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上段骨折的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马唑仑麻醉诱导+维持麻醉比单一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神经阻滞完善率更高,且能维持术中血流稳定,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罗沙司他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崔慧芳;葛俭俭;唐霄杨;姜华琴;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胶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注射液治疗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rHuEPO治疗,每周1.0×1042.0×104U,静脉推注,分1~2次使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罗沙司他胶囊治疗,体质量<60 kg每次服用100 mg,体质量≥60 kg患者每次服用120 mg,口服,每周3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血小板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PLR)、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铁调素(Hep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纳入48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44例/48例)和75.00%(36例/48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b分别为(115.88±9.96)和(108.15±14.13)g·L-1,RBC分别为(3.67±0.73)×1012·L-1和(2.75±0.54)×1012·L-1,NLR分别为(1.44±0.42)%和(2.05±0.51)%,PLR分别为(65.49±9.13)%和(89.75±10.24)%,Hct分别为(32.57±3.14)%和(28.06±2.99)%,SI分别为(9.45±1.70)和(8.11±1.63)μmmol·L-1,SF分别为(157.88±20.53)和(236.07±18.42)μg·L-1,TRF分别为(2.89±0.61)和(2.40±0.58)g·L-1,Hepc分别为(82.33±9.71)和(130.17±12.80)μg·L-1,TSAT分别为(40.36±5.16)%和(29.41±4.5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压升高、发热、胃肠道反应,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压升高、发热、血钾异常、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和试验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8.33%,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胶囊联合rHuEPO可改善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状态,同时可改善铁代谢,并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
异硫氰酸苯乙酯通过SMAC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研究
黄莉;刘小辉;何苗;温雪姣;车婕;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另设置SMAC mimetics组、si-SMAC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完全培养基处置;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10、20、50μmol·L-1 PEITC处置;SMAC mimetics组和si-SMAC组分别转染第二种线粒体来源的半胱天冬酶激活剂(SMAC)过表达模拟物(SMAC mimetics)和人工合成的双链干扰SMAC RNA(si-SMAC);联合组先转染si-SMAC后,再给予20μmol·L-1 PEITC处置。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细胞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方法分别检测HCT116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SMA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0~200μmol·L-1的PEITC培养细胞后,HCT116细胞活性显著下降且细胞IC50值为42.18μmol·L-1。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415.75±26.22)、(247.13±21.11)、(198.13±31.60)和(169.63±26.82)个,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13±1.01)%、(25.49±1.60)%、(34.29±1.77)%和(24.95±0.65)%,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05、0.67±0.05、0.29±0.08和0.59±0.06,SM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5±0.13、1.49±0.15、2.78±0.16和1.91±0.19,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6±0.06、1.21±0.15、2.10±0.25和1.58±0.23;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i-SMAC组和联合组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6和1.65±0.09,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5±0.06和0.39±0.16;联合组的上述指标与si-SMAC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EITC在HCT116细胞中通过上调SMAC表达来激活caspase-3凋亡通路,从而促使细胞凋亡。
LncRNA CBR3-AS1调节miR-874-3p/MAPK1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汤云;刘明明;孙雯;胡晓婧;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羰基还原酶3反义RNA1(CBR3-AS1)调节miR-874-3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轴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E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BR3-AS1、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将KLE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培养)、si-NC组(转染si-NC)、si-CBR3-AS1组(转染si-CBR3-AS1)、si-CBR3-AS1+inhibitor-NC组(si-CBR3-AS1和inhibitor-NC共转染)、si-CBR3-AS1+miR-874-3p inhibitor组(si-CBR3-AS1和miR-874-3p inhibitor共转染)。用qRT-PCR检测细胞中CBR3-AS1、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组织和EC癌组织中CBR3-AS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1和1.62±0.14,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2和0.25±0.02,EC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CBR3-AS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si-NC组、si-CBR3-AS1组、si-CBR3-AS1+inhibitor-NC组和si-CBR3-AS1+miR-874-3p inhibitor组的CBR3-AS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1、1.01±0.10、0.32±0.03、0.34±0.02和0.35±0.03,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0、1.02±0.11、1.85±0.16、1.84±0.14和1.12±0.10,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11.02)%、(99.28±8.96)%、(62.59±4.85)%、(63.31±5.01)%和(85.93±7.36)%,凋亡率分别为(9.97±1.15)%、(10.82±1.23)%、(37.57±3.91)%、(36.32±3.62)%和(22.24±2.73)%,划痕愈合率分别为(57.42±3.56)%、(56.94±3.38)%、(17.42±1.15)%、(17.37±1.89)%和(36.92±2.58)%,MAP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58±0.13、1.56±0.11、0.53±0.05、0.51±0.04和0.97±0.09。si-NC组的上述指标与si-CBR3-AS1组,si-CBR3-AS1+miR-874-3p inhibitor组的上述指标与si-CBR3-AS1+inhibitor-NC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敲低CBR3-AS1可能通过靶向miR-874-3p来下调MAPK1表达,进而抑制EC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
蟛蜞菊内酯对ox-LDL刺激下人角质形成细胞衰老的影响
李汶静;刘素连;刘丹;陈杰;许静;目的 研究蟛蜞菊内酯(WEL)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将HaCaT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模型组(100μg·mL-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中剂量实验组(100μg·mL-1 ox-LDL+20μmol·L-1 WEL)、高剂量实验组(100μg·mL-1 ox-LDL+40μmol·L-1 WEL)。用噻唑蓝(MTT)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情况,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衰老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4.49)%、(163.99±11.37)%、(96.43±6.32)%和(93.02±9.50)%,细胞衰老占比率分别为(7.86±4.51)%、(25.42±5.13)%、(13.32±5.28)%和(9.71±2.3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36±1.22)%、(17.27±4.39)%、(12.89±2.49)%和(7.94±3.63)%,p2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33、1.68±0.65、1.09±0.45和0.75±0.31,p16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9、2.10±0.31、1.50±0.28和1.20±0.15。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P<0.001,P<0.05)。结论 WEL可以抑制HaCaT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与抑制损伤所诱导的衰老有关。
吸入用枸橼酸爱地那非脂质体改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重塑的作用研究
龚铭丽;马凌悦;何旭;杜雨蒙;崔一民;目的 研究吸入用枸橼酸爱地那非脂质体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用MCT诱导大鼠PAH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NaCl)、模型组(构建PAH模型,腹腔注射50 mg·kg-1野百合碱)、空白脂质体组(模型组大鼠雾化吸入空白脂质体150μL)、枸橼酸西地那非脂质体组(模型组大鼠雾化吸入3 mg·kg-1·d-1枸橼酸西地那非脂质体150μL)、低剂量实验组(模型组大鼠雾化吸入1 mg·kg-1·d-1枸橼酸爱地那非脂质体50μL)、高剂量实验组(模型组大鼠雾化吸入3 mg·kg-1·d-1枸橼酸爱地那非脂质体150μL),持续给药3周。在实验终点通过右心导管检测每组大鼠的右心室收缩压,测定右心肥厚指数、脏器指数,测量肺动脉壁厚指数。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空白脂质体组、枸橼酸西地那非脂质体组、枸橼酸爱地那非脂质体低剂量组和枸橼酸爱地那非脂质体高剂量组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分别为(26.23±0.60)、(53.93±10.20)、(50.01±6.93)、(32.64±2.62)、(30.12±1.98)和(33.45±2.54)mmHg, RVHI分别为0.19±0.03、0.39±0.06、0.37±0.05、0.33±0.03、0.20±0.03和0.30±0.04,肺指数分别为(0.45±0.03)%、(0.85±0.07)%、(0.85±0.15)%、(0.75±0.11)%、(0.47±0.02)%和(0.71±0.09)%,重量百分比(WT%)分别为(50.79±10.12)%、(73.25±9.83)%、(72.65±10.09)%、(61.86±2.62)%、(54.68±8.11)%和(56.16±10.83)%。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低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吸入用枸橼酸爱地那非脂质体可降低MCT诱导的PAH大鼠肺动脉压、改善右心肥厚和肺血管重构,实现抗PAH的作用。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探讨小青龙汤对寒性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张冰雪;宋桂华;孙萌萌;彭明浩;张岩;于素平;王婷婷;李梦茵;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研究小青龙汤对寒性哮喘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地塞米松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每组2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6组均用卵清蛋白+低温环境诱发寒性哮喘小鼠模型。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0.24、0.48、0.96 g·mL-1小青龙汤;益生菌组灌胃给予益生菌液0.1 mL;地塞米松组给予腹腔注射3 mg·kg-1·d-1;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0.01 mL·g-1 0.9%NaCl。7组小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周。通过16S rDNA测序对各组小鼠肠道群落多样性和菌落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1)操作分类单元(OTU)分析: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地塞米松组、益生菌组、模型组、空白组的总OTU分别为4 932.78±1 739.08、4 306.21±1 230.21、3 409.33±965.06、4 662.16±1 355.75、5 278.59±1 159.12、3 832.56±1 041.98和4 511.50±1 603.32,特异性OTU分别为3 274.47±838.66、2 648.53±741.36、1 751.50±502.49、3 004.50±749.08、3 620.86±848.90、2 174.86±754.46和2 853.89±878.51;(2)α多样性指数: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地塞米松组、益生菌组、模型组、空白组的Chao1指数分别为1 828.57±655.92、1 792.67±387.52、1 619.37±232.23、1 566.95±395.95、1 837.23±443.00、1 544.52±297.37和1 605.37±368.66,Shannon指数分别为7.66±0.60、7.74±0.43、7.79±0.63、7.18±0.91、7.79±0.63、7.55±0.37和7.61±0.53。在门水平上,各组均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螺旋菌门和脱硫杆菌门为主(总丰度>98%);在属水平上,各组均以普雷沃菌属、鼠杆菌属、拟杆菌属、乳酸菌属和粪杆菌属为主(总丰度>44%)。结论 小青龙汤可以调节哮喘小鼠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Chao1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同时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不同程度的调节肠道菌群丰度。
芪蛭皱肺颗粒抑制Th17活化对COPD大鼠的作用研究
苏苗;马若飞;洪涛;李金田;张毅;蒋倩羽;目的 探究芪蛭皱肺颗粒调控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RORγt)信号通路干预辅助性T细胞17(Th17)分化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和空白组10只。造模组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联合烟熏造模方法复制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0.81、1.62、3.24 g·kg-1芪蛭皱肺颗粒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给予67.5μg·kg-1地塞米松混悬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2 mL·200 g-1 0.9%NaCl。6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用肺功能检测系统检测肺功能,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JAK2、STAT3、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D4+T淋巴细胞和Th17细胞数量。结果 中、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的吸气气流高峰流速分别为(29.69±3.10)、(37.84±3.67)、(38.73±5.77)、(5.74±0.51)和(32.67±1.58)mL·s-1,呼气气流高峰流速分别为(22.38±3.64)、(37.12±6.99)、(43.29±9.24)、(6.86±0.54)和(29.15±4.93)mL·s-1,JAK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73±0.06、1.40±0.00、1.32±0.08、1.96±0.09和1.00±0.04,STA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01±0.10、1.46±0.08、1.15±0.11、2.95±0.06和1.00±0.02,RORγt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62±0.07、1.32±0.06、1.22±0.07、1.84±0.10和1.00±0.08,Th17数量分别为(2.52±0.29)、(1.67±0.22)、(1.53±0.14)、(4.70±1.23)和(1.53±0.22)cell·μL-1,CD4+T细胞数量分别为(29.00±0.30)、(29.30±0.70)、(25.60±0.60)、(23.53±4.66)和(28.06±2.87)cell·μL-1。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芪蛭皱肺颗粒可以改善COPD大鼠的肺功能和CD4+T细胞向Th17分化,影响免疫功能,其机制与抑制JAK2-STAT3-RORγ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