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12期
论著_临床与基础桥接研究

替雷利珠联合安罗替尼治疗Ⅲ~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欢欢;张晓航;王西勇;

目的 观察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Ⅲ~Ⅳ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血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错互补基因1(ERCC1)、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影响。方法 Ⅲ~Ⅳ期肺腺癌患者根据队列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口服给药,每次12 mg,qd,连续用药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静脉输注给药,每次200 mg,每3周给药1次);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给药方式同试验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抗原125(CA125)、糖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CYFRA21-1]、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并发症与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2年观察患者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 试验组入组56例,脱落2例,最终有54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入组55例,脱落3例,最终有52例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8.52%(37例/54例)和44.23%(23例/5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分别为(129.70±27.18)和(171.37±28.54)U·mL-1,CA199水平分别为(33.67±5.23)和(39.18±6.17)U·mL-1,CEA水平分别为(23.93±3.63)和(27.98±3.30)ng·mL-1,CYFRA21-1水平分别为(324.87±51.67)和(398.63±64.60)ng·mL-1,外周血ERCC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35±0.74和3.87±0.55,T淋巴细胞CD3+平分别为(45.23±4.04)%和(39.18±5.52)%,CD4+平分别为(31.09±3.57)%和(27.42±3.56)%,CD4+CD8+平分别为1.12±0.17和0.98±0.16,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症、蛋白尿、高血压、肝功能异常和感染。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8.52%(37例/54例)和67.31%(35例/5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7.5和15.0个月,中位PFS分别为11.0和9.5个月,OS生存率分别为31.48%(17例/54例)和25.00%(13例/52例),PFS生存率分别为16.67%(9例/54例)和9.62%(5例/52例),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可以有效抑制Ⅲ~Ⅳ期肺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和耐药基因ERCC1的表达,促进患者免疫重建,提高临床疗效。

2025 年 12 期 v.41 ; 宿州市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2019)
[下载次数: 1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中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叶穗雯;毕晓莹;吕晓枝;李建军;姚和瑞;陈娜;覃涛;梁杰鹏;麦清秀;陈珺仪;伍俊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策略,探索真实世界中乳腺癌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患者的中药应用规律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CIPN治疗的216例次(9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数据挖掘识别核心组方,用TCMSP、STRING及Cytoscape3.9.1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识别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用Autodock及PyMOL完成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取核心组方为党参、茯苓、白花蛇舌草、鳖甲、天麻、川芎;获得核心活性成分为槲皮素、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棕榈酸、7,22E-二烯-3倍他醇、豆甾醇;核心靶点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AA1);KEGG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发生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产生主要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数据发现槲皮素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结合状态最为稳固。结论 由党参、茯苓、白花蛇舌草、鳖甲、天麻以及川芎配伍的核心组方,在针对乳腺癌CIPN的治疗策略中,展现出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及潜在治疗效果。

2025 年 12 期 v.41 ;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231080)
[下载次数: 5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马唑仑对股骨上段骨折老年患者麻醉的影响

郭益群;苏长生;林慧梅;庄渊钊;谢文钦;许志阳;

目的 观察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马唑仑麻醉诱导结合维持对股骨上段骨折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股骨上段骨折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0.4%罗哌卡因25~30 mL腰丛及0.4%罗哌卡因15~20 mL骶旁坐骨神经阻滞+0.4~0.6μg·kg-1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复合0.2~0.4 mg·kg-1瑞马唑仑麻醉诱导+0.15~0.35 mg·kg-1·h-1瑞马唑仑维持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情况、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苏醒质量(苏醒时间、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和躁动情况)、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49例和53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9.59%和94.35%,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12、L3L4L5经阻滞完善率分别为79.25%、100.00%、100.00%和98.1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5%、91.84%、89.80%和79.59%,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5.37±1.22)和(6.18±1.28)min,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分别为(201.37±33.97)和(241.36±42.47)min,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手术结束后2 h(T3的HR分别为(71.64±3.13)、(74.14±3.27)和(77.86±3.54)beat·min-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8±3.24)、(67.68±3.21)和(71.25±3.54)beat·min-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T1T2T3MAP分别为(86.54±3.24)、(89.24±3.54)和(92.35±4.21)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6±3.47)、(83.22±3.51)和(86.22±4.22)mmHg,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谵妄发生率为12.24%,试验组未发生谵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上段骨折的老年患者手术过程中应用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复合瑞马唑仑麻醉诱导+维持麻醉比单一腰丛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神经阻滞完善率更高,且能维持术中血流稳定,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2025 年 12 期 v.41 ;
[下载次数: 1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罗沙司他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崔慧芳;葛俭俭;唐霄杨;姜华琴;

目的 观察罗沙司他胶囊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注射液治疗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给予rHuEPO治疗,每周1.0×1042.0×104U,静脉推注,分1~2次使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罗沙司他胶囊治疗,体质量<60 kg每次服用100 mg,体质量≥60 kg患者每次服用120 mg,口服,每周3次。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血小板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PLR)、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铁调素(Hep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炎性因子,并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纳入48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44例/48例)和75.00%(36例/48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b分别为(115.88±9.96)和(108.15±14.13)g·L-1,RBC分别为(3.67±0.73)×1012·L-1和(2.75±0.54)×1012·L-1,NLR分别为(1.44±0.42)%和(2.05±0.51)%,PLR分别为(65.49±9.13)%和(89.75±10.24)%,Hct分别为(32.57±3.14)%和(28.06±2.99)%,SI分别为(9.45±1.70)和(8.11±1.63)μmmol·L-1,SF分别为(157.88±20.53)和(236.07±18.42)μg·L-1,TRF分别为(2.89±0.61)和(2.40±0.58)g·L-1,Hepc分别为(82.33±9.71)和(130.17±12.80)μg·L-1,TSAT分别为(40.36±5.16)%和(29.41±4.5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压升高、发热、胃肠道反应,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压升高、发热、血钾异常、胃肠道反应。对照组和试验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8.33%,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胶囊联合rHuEPO可改善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贫血状态,同时可改善铁代谢,并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

2025 年 12 期 v.41 ;
[下载次数: 2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异硫氰酸苯乙酯通过SMAC诱导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研究

黄莉;刘小辉;何苗;温雪姣;车婕;

目的 探讨异硫氰酸苯乙酯(PEITC)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另设置SMAC mimetics组、si-SMAC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完全培养基处置;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10、20、50μmol·L-1 PEITC处置;SMAC mimetics组和si-SMAC组分别转染第二种线粒体来源的半胱天冬酶激活剂(SMAC)过表达模拟物(SMAC mimetics)和人工合成的双链干扰SMAC RNA(si-SMAC);联合组先转染si-SMAC后,再给予20μmol·L-1 PEITC处置。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用细胞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方法分别检测HCT116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凋亡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SMA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0~200μmol·L-1的PEITC培养细胞后,HCT116细胞活性显著下降且细胞IC50值为42.18μmol·L-1。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415.75±26.22)、(247.13±21.11)、(198.13±31.60)和(169.63±26.82)个,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13±1.01)%、(25.49±1.60)%、(34.29±1.77)%和(24.95±0.65)%,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05、0.67±0.05、0.29±0.08和0.59±0.06,SM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5±0.13、1.49±0.15、2.78±0.16和1.91±0.19,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6±0.06、1.21±0.15、2.10±0.25和1.58±0.23;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i-SMAC组和联合组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6和1.65±0.09,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5±0.06和0.39±0.16;联合组的上述指标与si-SMAC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EITC在HCT116细胞中通过上调SMAC表达来激活caspase-3凋亡通路,从而促使细胞凋亡。

2025 年 12 期 v.41 ;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资助项目(2020A0163); 江西省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下载次数: 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LncRNA CBR3-AS1调节miR-874-3p/MAPK1轴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

汤云;刘明明;孙雯;胡晓婧;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羰基还原酶3反义RNA1(CBR3-AS1)调节miR-874-3p/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轴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E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BR3-AS1、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将KLE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培养)、si-NC组(转染si-NC)、si-CBR3-AS1组(转染si-CBR3-AS1)、si-CBR3-AS1+inhibitor-NC组(si-CBR3-AS1和inhibitor-NC共转染)、si-CBR3-AS1+miR-874-3p inhibitor组(si-CBR3-AS1和miR-874-3p inhibitor共转染)。用qRT-PCR检测细胞中CBR3-AS1、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癌旁组织和EC癌组织中CBR3-AS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1和1.62±0.14,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2和0.25±0.02,EC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CBR3-AS1相对表达水平升高,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si-NC组、si-CBR3-AS1组、si-CBR3-AS1+inhibitor-NC组和si-CBR3-AS1+miR-874-3p inhibitor组的CBR3-AS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1、1.01±0.10、0.32±0.03、0.34±0.02和0.35±0.03,miR-874-3p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10、1.02±0.11、1.85±0.16、1.84±0.14和1.12±0.10,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00±11.02)%、(99.28±8.96)%、(62.59±4.85)%、(63.31±5.01)%和(85.93±7.36)%,凋亡率分别为(9.97±1.15)%、(10.82±1.23)%、(37.57±3.91)%、(36.32±3.62)%和(22.24±2.73)%,划痕愈合率分别为(57.42±3.56)%、(56.94±3.38)%、(17.42±1.15)%、(17.37±1.89)%和(36.92±2.58)%,MAP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58±0.13、1.56±0.11、0.53±0.05、0.51±0.04和0.97±0.09。si-NC组的上述指标与si-CBR3-AS1组,si-CBR3-AS1+miR-874-3p inhibitor组的上述指标与si-CBR3-AS1+inhibitor-NC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敲低CBR3-AS1可能通过靶向miR-874-3p来下调MAPK1表达,进而抑制EC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

2025 年 12 期 v.41 ; 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19-6-49-nsh)
[下载次数: 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9 06 05 04 03 02 01
2008 06 05 04 03 02 01
20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06 05 04 03 02 01
2005 06 05 04 03 02 01
2004 06 05 04 03 02 01
2003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6 05 04 03 02 01
200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6 05 04 03 02 01
1999 06 05 04 03 02 01
1998 04 03 02 01
1997 04 03 02 01
1996 04 03 02 01
1995 04 03 02 01
1994 04 03 02 01
1993 04 03 02 01
1992 04 03 02 01
1991 04 03 02 01
1990 S1 04 03 02 01
1989 S3 S1 04 03 02 01
1988 04 03 02 01
1987 04 03 02 01
1986 04 03 02 01
1985 04 03 02 01

阿立哌唑长效制剂的药效学研究

唐琦;梁燕妮;叶观莲;杨妤妲;尹霞;陈斌;王燕清;

目的 建立雄性SD大鼠肌肉组织中阿立哌唑定量方法,并用于阿立哌唑长效制剂的注射部位药物残留研究,同时进行小鼠体内的药效比较研究。方法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对大鼠肌肉组织中阿立哌唑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预处理:肌肉组织用5%乙酸的30%乙腈溶液匀浆处理后,经0.1%甲酸乙腈沉淀后检测。色谱柱:WatersHSST3TMC18柱(2.1mm×50.0mm,1.8μm),流动相:0.1%甲酸的5%乙腈水溶液-0.1%甲酸的95%乙腈水溶液,流速:0.6mL·min-1,进样体积:5μL。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进行监测。在SD大鼠分别肌内注射25mg·mL-1阿立哌唑微球和阿立哌唑长效注射剂(商品名:AbilifyMaintena?),用UPLC-MS/MS法检测肌肉组织的残留情况。用苯环己哌啶(PCP)急性给药构建小鼠高自发运动模型,并对阿立哌唑微球(40、80、240mg·kg-1)和阿立哌唑长效注射剂(80mg·kg-1)的药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给药28d后,MS制剂的药物残留比例为6.27%~12.38%,AM制剂的残留比例为23.31%;给药35d后,MS制剂的平均药物残留比例为0.58%~2.94%,AM制剂的残留比例为10.28%~18.87%。AM制剂和MS制剂各剂量(40、80、240mg·kg-1)均可抑制PCP引起的小鼠自发性运动。结论 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对于PCP引起的小鼠自发性运动的抑制作用与阿立哌唑长效注射剂相同,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但其在注射部位的药物残留低于阿立哌唑长效注射剂。

年 期 ;
[下载次数: 24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阿立哌唑智能制剂和长效注射剂的药学研究探究

司晓菲;唐谦;袭辰辰;姜典卓;

阿立哌唑已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其智能制剂和长效注射剂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依从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检索相关国外审评报告和文献,结合《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中阿立哌唑长效注射剂收录情况,分析了国内外上市的阿立哌唑智能制剂和长效注射剂,对其药学研究进行探讨,重点关注处方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研究,为其仿制药研究开发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年 期 ;
[下载次数: 57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关于“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路径及制定临床研究计划的思考

宋彩梅;

“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是指中医理论、人用经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是符合中药研发特点的审评证据体系。近两年,国家层面多次提到要建立“三结合”中药审评证据体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药品审评中心也发布了一系列法规、规章和指导原则以推动“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的构建。“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中药新药的研发路径更加灵活多样。本文通过对新旧审评证据体系下的临床研究路径和法规要求的比较,探讨“三结合”审评证据体系下中药新药临床研究路径及制定临床研究计划的一些考虑。

年 期 ;
[下载次数: 88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右美托咪啶在临床麻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民;张利萍;吴新民;

右美托咪啶为新型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它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作用,还具有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无呼吸抑制等药理性质。1999年美国FDA批准将其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在围术期"规定范围之外"的应用表明,右美托咪啶还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抑制应激反应、减少麻醉剂及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抗寒颤等作用。本文对右美托咪啶的药理学性质以及围术期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2007 年 06 期 ;
[下载次数: 3,233 ] [被引频次: 582 ] [阅读次数: 5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写作组;

<正>一概述(一)抗菌药物的定义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注、静注、静滴等)的各种抗生素(通常指直接来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衍生物),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糖(脂)肽类、利福霉素类、截短侧耳素类等,和各种全合成抗菌药物,如

2014 年 09 期 v.30;No.179 ;
[下载次数: 2,756 ] [被引频次: 378 ] [阅读次数: 3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

陈翀昊;王广燕;苏衡;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2013 年 02 期 v.29;No.160 ;
[下载次数: 1,462 ] [被引频次: 304 ] [阅读次数: 5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党参及茯苓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宋克玉;江振友;严群超;陈琛;施珊珊;

目的研究党参和茯苓(均为补益中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分为7组:空白组、党参与茯苓的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的受试药物灌胃浓度分别为人体推荐量的5,10,30倍,空白对照组用无菌水代替受试物。连续给药14天后,取肠道内容物,溶解涂布筛选平板,培养计数。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为检测指标,观察给药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的党参能显著提高肠道乳杆菌水平并降低大肠杆菌水平;而高剂量的茯苓能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水平。结论党参和茯苓对肠道菌群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2011 年 02 期 v.27;No.13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3693)
[下载次数: 2,729 ] [被引频次: 294 ] [阅读次数: 5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陈慧敏;许逸飞;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曲美他嗪20 mg,ti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血清TC、TG、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2016 年 11 期 v.32;No.217 ;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9A004)
[下载次数: 525 ] [被引频次: 259 ] [阅读次数: 5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2021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抗凝药物的选用与药学监护指南

王乔宇;武明芬;柳鑫;王晓岩;陈耀龙;赵志刚;

静脉血栓栓塞症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指南依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作标准进行制定,证据与推荐意见的评价方法用评估建议的评级、发展和评价(GRADE)分级。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药师的临床实践,本指南系统评价了深静脉血栓防治中抗凝药物使用中的循证证据,针对不同科室抗凝药物的选用和药学监护、抗凝药物过量的处理等共计30个临床问题,从药师的角度给出推荐意见,进一步规范我国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中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

2021 年 21 期 v.37 ;
[下载次数: 11,862 ] [被引频次: 115 ] [阅读次数: 10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全球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指南的分析

庞文渊;翟利杰;刘依琳;陈鑫伟;朱斌;李静;金岩;赵志刚;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指南的质量情况。方法 系统检索2010年至2020年发布的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指南,用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Ⅱ(the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Ⅱ,AGREEⅡ)对纳入指南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各指南中的药物治疗推荐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帕金森病治疗指南14部,其中3部为A级推荐、11部为B级推荐。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组内相关系数范围为0.749~0.967。结论 近十年全球发布的帕金森病综合治疗指南中高质量指南相对较少,我国的帕金森病指南多缺乏基于循证证据制定推荐意见的方法,目前临床在疾病修饰治疗及非运动症状治疗方面缺乏循证证据,推荐药物差异较大。

2022 年 21 期 v.38 ;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ZYLX201827); 帕金森病临床用药多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综合评价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3-1-847-28)
[下载次数: 5,102 ] [被引频次: 55 ] [阅读次数: 7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人参皂苷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李贵明;李燕;

人参属于五加科植物的根茎,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药材。人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化学成分已逐步得到揭示。人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及皂苷类物质。人参皂苷是人参中主要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衰老、改善记忆力等广谱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对人参皂苷及其单体成分在肿瘤、神经疾病及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2020 年 08 期 v.36;No.31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60109)
[下载次数: 4,253 ] [被引频次: 160 ] [阅读次数: 4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花生四烯酸靶向代谢组学在炎症中的研究现状

蔡亚玮;刘建宏;马宁;

花生四烯酸(AA)代谢网络是产生炎症介质并诱导炎症的主要网络。AA在磷脂酶A2的作用下释放到细胞液中,在环氧化酶、脂氧合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上百种生物活性代谢物。本文主要综述了AA靶向代谢组学在炎症中应用,为后期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2021 年 19 期 v.37 ;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QN2019083)
[下载次数: 4,014 ] [被引频次: 91 ] [阅读次数: 17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芦荟大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牧;杜智敏;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是从芦荟、大黄及决明子等传统中药中提取的一种蒽醌类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心血管保护、保肝、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皮肤调理、免疫调节及泻下等药理作用,因此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芦荟大黄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5 年 09 期 v.31;No.19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2CB723505);; 黑龙江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项目(YW201201)
[下载次数: 3,585 ] [被引频次: 114 ] [阅读次数: 5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最新动态

下载中心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69,451
今日访问量: 256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